学生工作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以山河山川之俊,兴水利水电之魂

2019-08-19 09:24:56 作者:罗闯访问量:50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七月中旬,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以水育人”团队在领航员何思杭的带领下,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的生态环保理念,辗转多地,历时数天,在峨边县开展了一次生态水电调研之旅。团队此次实践跟随电站“长者”的步伐,认识水电开发;聆听群众的声音,增强生态意识;探寻单位的职能,坚持绿色理念。

认知:迈出的第一步

常言道:认知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水电站,深入探究水电站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团队成员首先将参观调研水电站的结构放在了第一位。在刘伟宾站长和生技科长葛元勤的带领和讲解下,团队成员对玉林桥水电站和杨村水电站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并通过视频,图片和录音的方式进行了资料的初步收集,对发电机、水轮机、变压器、检测控制系统、电油水系统、调速系统、继电保护开关、进水主阀、GIS楼等结构的原理和作用作了初步的了解。参观结束后,队员就关心的泥沙淤积、植被变化、鱼类总群、生态下泄流量等问题认真聆听了刘伟宾站长和葛元勤科长的回答。

交流之中,队员们了解到,水电站的运行都是需要经过国家验收的,在满足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才能投入生产。在水电站运行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泥沙淤积,一方面在设计之初就从水电站建造结构角度进行合理考虑和规划,以便更好地排出泥沙;另一方面在水电站运行之时会定期的清理电站内淤积的泥沙,防止对发电机、水轮机的运行带来负面的影响。针对队员们关心的植被、鱼类和生态下泄流量问题,电站建成后工作人员会对其进行植被恢复、鱼苗投送和流量监测,以求达到对植被和鱼类的最小影响。这样不仅能使电站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更能在生态环保的战役中取得战略性的胜利。

聆听:汇聚的是力量

队员们在参观采访水电站结束后,走进峨边县城的大街小巷开展社会调查问卷采访活动。团队成员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当地居民,他们对大学生实践团队的到来表达出热烈的欢迎和支持,很乐意接受实践小队的询问。在欢乐平和的氛围中,实践队员从水电站建设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平缓过渡到对当地河流及河流沿岸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及水电站的建设,峨边人民都表现得极其自豪,遍及峨边县大河小河的水电站给峨边县生活供电与企业用电提供了稳定的保障,两毛八的电价更是可以让全国大多数人民羡慕不已。

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也从几位受采访者口中了解到水电站的修建让峨边县城区域内的河道更加干净,河道上的漂浮垃圾明显减少。从小青年到老大爷都纷纷表示峨边县水电站建设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当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无论水电站大小,对当地河流中的生物种群都存在极大的影响,峨边县的水电站也不例外。两位正在钓鱼的大叔都表示,比起以前,鱼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地减少了,现在钓钓鱼只能是看运气了,不过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实行生态环保措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鱼群出现在河道内。

实践队员们调研的时间很短暂,但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了许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水电站调研和多方走访调查,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认识了水电站的构造,了解到水电站建设带给峨边人民的利与弊,也为实践团队探寻水电站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此次活动也给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提供了走出舒适区的机会,让大家学会去与这个社会接轨,学会去接受这个社会的不定性,去了解社会的真实,去聆听群众的声音,在实践中学得真知,锻炼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