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识,树立爱粮节粮、敬畏自然的价值观,11月10日上午,本院志工部成员组织志愿者在太平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开展了一场以“水稻的一生”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为志愿者陈清梅主讲,通过知识讲解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水稻的世界,感受一粒米中蕴含的汗水与智慧。

上午11点,陈清梅以“我们每天吃的米饭从哪里来?”为引,激发学生思考,随后逐步展开水稻从播种、育苗、插秧到抽穗、成熟的全过程。配合生动的动画视频与图片,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土壤和气候的需求,认识到“水是稻的命,也是稻的病”这一农谚的深刻含义。
在视频观察环节,学生们观看看金黄的稻穗,观察米粒。陈清梅也适时提问:“除了米饭,你们还知道哪些食物是由大米做成的?”同学们踊跃回答——米线、米饼、汤圆、米酒、寿司……课堂气氛热烈。随后,围绕“如果我们浪费粮食,会发生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从农民辛苦、资源有限、环境影响等多角度表达了“珍惜每一粒米”的决心。志愿者陈可杰在协助组织讨论时感慨:“孩子们不仅记住了水稻的生长阶段,更能联系实际,提出减少浪费的具体做法,这种学以致用的能力令人惊喜。”

此次水稻主题课程以“知稻、爱稻、惜稻”为主线,将农业知识、生态观念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关注农业、尊重劳动、节约资源的种子。志愿者们也在教学互动中提升了科普传播与课堂组织的能力。大家表示,将继续开展此类融合知识与实践的活动,助力青少年成长为知农爱农、负责任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