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中青校园)四川农业大学:“电”亮环保路,电池回收行动绘新章

2025-09-01 10:28:35 作者:访问量:84

7月18日,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康藏路社区,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能源再循团队开展了为期15天的“电池归位,能源再循”废旧电池回收活动。7月的雅安雨城区骄阳似火,康藏路社区广场上却比天气更火热——四川农业大学能源再循团队的“废旧电池回收点”前,居民们提着攒了许久的电池排起长队,志愿者秦溪正蹲下身,用卡通贴纸向小朋友演示“一节电池能污染600吨水”。

政策领航,蓄势待发

随着国家对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电池回收成为关键环节。能源再循团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针对电池广泛使用但回收不足的现状精心策划此次行动。“最初设计宣传手册时,我们画了电池内部结构图,结果居民看得直摇头。”团队负责人韩宏伟回忆筹备期间的“碰壁”经历。为了让专业知识“落地”,成员们熬夜将重金属污染原理改编成“土壤妈妈生病记”漫画,把回收流程简化为“三步法”口诀。在社区沟通会上,社区主任指着海报上的标语“电池回家,地球笑啦”打趣:“你们这代年轻人,把环保做成了‘流行款’!”

图为团队成员向社区居民宣传废旧电池回收活动。秦溪 供图

活动开启前,团队在社区广场、主要出入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多个“废弃电池回收点”。醒目的横幅、色彩鲜艳的海报迅速吸引了居民目光。志愿者们身着整齐服装,热情地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手册,结合国家政策,用通俗语言讲解废旧电池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危害,以及规范回收对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活动首日,退休教师李阿姨的举动让志愿者们红了眼眶。她颤巍巍从布袋里倒出17节电池,oldest的一节外壳已生锈。“这些‘小家伙’在抽屉里躺了十年,总怕扔错地方害了庄稼。”当李阿姨用换来的牙刷给孙子演示正确回收方法时,广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场景在15天里不断上演:上班族顺路送来车载电池,杂货店老板主动腾出货架摆放回收箱,甚至有小学生带着“环保日记”来兑换玩偶。

全民互动,共筑防线

为让居民深入了解电池回收知识,团队成员化身“环保小记者”在社区内采访居民。他们询问居民日常处理废旧电池的方式,耐心解答居民疑问,如不同型号电池的分类方法、回收后电池的处理去向等。通过采访交流,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增强了居民对电池回收的认知。

图为团队成员对社区居民进行采访。秦溪 供图

“废旧电池换好礼”活动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居民只需带来一定数量的废旧电池,就能兑换实用的牙刷或可爱的玩偶。社区居民表示,这一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参与环保行动的实惠,纷纷从家中找出积攒的废旧电池前来兑换。一位大爷笑着说:“这个活动好,既处理了家里的废电池,又能换到东西,以后我们肯定积极支持环保!”

科研助力,筑绿梦

实验室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关青玉正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电池浸出液。“看似普通的5号电池,镉含量超标12倍。”她指着数据图谱说,团队在活动期间同步开展“废电池成分分析”课题,首批200组实验数据已初步揭示不同品牌电池的污染差异。为了赶在活动结束前拿出研究成果,成员们常常在社区服务结束后连夜实验,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烧杯的碰撞声与社区居民的感谢短信交织成独特的“环保协奏曲”。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科研实验。关青玉 供图

这些科研发现反过来成了最有力的宣传素材,当团队把“一节纽扣电池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饮水量”的实验结果做成展板时,原本观望的居民纷纷回家翻找电池。“以前觉得环保是大道理,现在知道就藏在自家抽屉里。”社区居民王大叔的话,道出了这场行动中最珍贵的改变。

成效斐然,绿意长存

活动收官时,回收箱里的废旧电池已装满23个标准收纳盒,更意外的是社区自发成立了“环保妈妈团”。“我们跟团队约定了,每月15号定为‘电池回收日’。”团长张阿姨晃了晃手机,群里已有87位居民报名当志愿者。而实验室里,成员们正根据社区反馈优化回收模型,计划下学期将“电池回收+科普实验”模式推广到雅安其他社区。

“比起回收了多少电池,更珍贵的是居民眼里的光。”韩宏伟望着社区新挂的“环保示范小区”牌匾感慨。这场始于校园的实践,最终在市井烟火中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孩子们用回收电池换来的画笔描绘“绿色家园”,当老人把环保口诀编成四川方言快板,环保已不再是课题报告里的名词,而是变成了社区里流动的生活气息。(通讯员 秦溪 韩宏伟 马晓琴 刘佳佳)

图为团队成员对社区居民进行采访。杜康 供图

原文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8774182&app_version=1.6.2&sid=1649537&time=1756788391&signature=pbNLQGOPvkzKWxBE3gD1MmKjEH6MzGO1yM2eV8nrowqJXmZjY5&sign=78c4ce2288f4d30387aa943c7ac56f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