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肖童,男,四川中江人,1997年12月生,共青团员,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荣获学术之星、校级优秀研究毕业生、省级优秀研究毕业生称号,并获国家奖学金。在科研领域,成功在SCI顶刊上发表了两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其中,一篇发表于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为高被引论文,IF8.7。另一篇则刊登在中科院二区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上,IF7.4。这两篇论文反映了他在环境科学与农业水土工程结合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激励着他在这个方向不断前行。

研途生活,囊萤映学
在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土工程专业这片知识的沃土上,2022年入学的他以“研途生活,囊萤映学”为座右铭,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学术梦想。每当夜幕降临,实验室的灯光便成了他最忠实的伴侣。他深知,科研之路如同古人囊萤映雪般艰辛,却也充满了探索未知的乐趣与成就。
初入研途,面对复杂的实验设计和繁琐的实验操作,他曾感到迷茫与无助。但正是这份挑战,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他开始效仿古人,以书为友,以夜为伴,将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研究中。实验室里,他常常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的那一个,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仿佛与古人囊萤映雪的身影交相辉映。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科研的方法,从文献查阅到实验设计,从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每当遇到难题,他总是迎难而上,查阅资料、请教师长、与同学讨论,直到问题迎刃而解。这种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在研究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求知学术,笔耕不辍
紧跟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他从未放松对学术的追求。在学习科研方面不惧困难,踏实上进,求真求实。他深知这份学习机会的不容易,广泛阅读文献,深刻钻研,获得了2022级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学术之星”称号。
对待科研,敢于创新和挑战难题。他师从邓玉讲师,聚焦废弃生物质资源化相关研究,作为主要项目成员参与导师研究课题一项,项目三项。从Auto CAD小白逐渐走向成熟,辅助导师完成了三项项目全部图纸的绘制。从科研课题的申报开始,全程跟随导师进行“易灾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适用技术集成研究”的科研研究,走访雅安市全境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研、采样分析及数据分析。在学术方面,他在生物炭吸附四环素方面成功以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发表题为“One-step synthesis of iron and nitrogen co-doped porous biochar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tetracycline from water: Ad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fixed-bed column”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8.7。同时,他还在入侵植物、畜禽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成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中科院二区TOP《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题为“Impa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heavy metals environmental risk in biochar derived from co-pyrolysis of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and sludge”的论文,影响因子7.4。
引领师门,朝气蓬勃
作为团队领航师兄,他深知引领师门、营造朝气蓬勃氛围的重要性。因此,他始终以身作则,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与他的两位师妹共同追求卓越。定期与她们分享学习心得、职业规划和生活感悟,鼓励她们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自我。同时,他也关注她们的个人发展,了解她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他们师门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经常一起组织团队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他鼓励师妹们保持开放沟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也以身作则,展现出诚信正直的品质。他相信,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他们的师门将更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年学术途,一生母校缘。他在川农大、在水利水电学院的滋养中确立了宏伟的目标,在学院深厚的水文化底蕴里持续精进,s实现了在学术探索、社会实践等多领域全面发展。展望未来,他誓将坚守“以勤勉之心照亮科研征途”的崇高信念,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