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各位同学: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简历作为求职的“第一张名片”,其设计质量与内容呈现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科学设计简历,学生可梳理自身经历,审视自身能力,明确个人优势,锚定职业目标。现决定举办我校2025年简历设计大赛,进一步助力学生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与求职实战技能。
一、大赛时间
2025年3月—5月
二、大赛主题
一页简历星辰·点亮职业生涯
三、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分为高年级组(三、四年级,部分专业五年级)和低年级组(一、二年级)。
通过可视化简历设计,既助力高年级学生精准优化求职、升学面试竞争力,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前瞻性成长平台,提前构建实践履历框架,实现职业规划的前置布局。
四、大赛组织
(一)主办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
(二)协办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各本科生学院
(三)支持单位
智联招聘
五、赛程安排
(一)组织宣传,学院初赛阶段(4月16日前)
1、报名
(1) 时间:2025年4月6日中午12点截止
(2) 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至邮箱3455421043@qq.com并将邮件名称命名为“班级+姓名+学号+学院”,填写报名表单即为报名成功,并加入QQ群:961253331
2、初赛
(1)学院初赛时间:截止至4月8日
(2)具体细则:从提交的作品中择优选择各10份作品参与复赛
(3)学院复赛时间:2025年4月11日(暂定)
(4)具体细则:选手现场PPT展示简历设计思路和内容(可涉及意向招聘岗位剖析、职场相关人士等访谈有力支撑信息、内容板块的思考及求职优势如何凸显等),评委结合求职岗位、简历情况进行针对性提问。围绕岗位说明书、简历样本等进行分析讨论,评委点评并提供专业意见。
3.奖项设置
分别设置高年级组和低年级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一等奖赋附加分3分、二等奖赋附加分2分、三等奖赋附加分1分、优秀奖赋附加分0.5分,并设置参与奖赋基础分0.5
4.相关要求
(1)作品提交形式:1页A4纸内,采用PDF文件形式发送,文件命名为“低年级/高年级组+学院+学生姓名+简历”
(2)作品内容侧重:围绕大赛,高年级需聚焦“核心竞争力提炼”,核心在于将简历从“信息罗列”升级为“个人品牌展示工具”;低年级学生需侧重构建“成长坐标系”,梳理零散经历转化为成长资产,明确后续实践板块,在时间复利中形成“经验沉淀-资源获取-能力升级”的加速成长闭环,实现职业生涯的“战略性抢跑”。

(二)校级复审阶段(4月17日-22日)
邀请校外企业HR、校内专业老师在线评分。校外企业HR评分占总分的60%、校内专业老师评分占总分的40%,按照总分排名遴选高、低年级段各10强。
(三)校级总决赛(4月底)
校级总决赛面向高年级组10强参赛选手。
1.“闪光的自己”。选手现场PPT展示简历设计思路和内容(可涉及意向招聘岗位剖析、职场相关人士等访谈有力支撑信息、内容板块的思考及求职优势如何凸显等),评委结合求职岗位、简历情况进行针对性提问。
2.“简历来找茬”。围绕岗位说明书、简历样本等进行分析讨论,评委点评并提供专业意见。
3.评委评分,现场颁奖。
备注:具体细节安排以决赛通知为准。
(四)成果展示(5月上旬)
线上:“川农就业”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展示获奖作品;线下:三校区同步展出获奖作品。
六、参赛须知
(一)作品要求
1.简历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内容规范,可涵盖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习实践等板块内容。
2.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其中联系方式、邮箱等隐私信息需用“*”或“x”替代,防止对外展示简历时信息泄露。
3.明确求职意向,结合个人情况设计,需与目标岗位匹配度高,凸显个人核心竞争优势。
4.格式规范,排版美观大方,页面布局合理,内容区分清晰,段落间距适中,字体风格统一,无错别字等。
5.作品须为原创,禁止抄袭或使用他人素材。如引发版权纠纷,责任由参赛者自负。
(二)提交要求
1.简历规格:1页A4纸内,采用PDF文件形式发送,文件命名为“低年级/高年级组+学院+学生姓名+简历”。
2.请各学院于4月16日中午12:00前发送本学院推荐的2名选手作品及《四川农业大学简历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汇总表》电子档至校区联络员处。
七、奖项设置
(一)高年级组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奖金800元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3名,奖金600元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5名,奖金400元及获奖证书;
获奖选手根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给予加分认定。
(二)低年级组奖项设置
全校10强(低年级组),奖金400元及获奖证书。获奖选手直接获得大三、大四年级时参加高年级组简历设计大赛校赛复赛直通卡。
获奖选手给予第二课堂“附加分3分”认定。
八、工作要求
(一)方向明晰。围绕大赛,高年级需聚焦“核心竞争力提炼”,核心在于将简历从“信息罗列”升级为“个人品牌展示工具”;低年级学生需侧重构建“成长坐标系”,梳理零散经历转化为成长资产,明确后续实践板块,在时间复利中形成“经验沉淀-资源获取-能力升级”的加速成长闭环,实现职业生涯的“战略性抢跑”。
(二)精心组织。各院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开展选拔推荐工作,将大赛与学生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同期活动,助力高年级学生提升“简历”核心竞争力,引导更多低年级学生构建成长“框架”和“坐标”,明晰行动方向。
(三)严格纪律。各院认真做好参赛选手资格审查和参赛资料审查工作,确保符合相关要求。提交材料应坚持真实性原则,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等,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九、联系人
徐秋梅(成都校区);联系电话:028-86291980
吴巧(雅安校区);联系电话:0835- 2882501
付静静(都江堰校区);联系电话:028-871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