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校友、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贺清尧,于11月18日重返雅安校区,在第四教学楼教职工之家与水利水电学院的师生们开展校友返校学术交流。副院长胡建以及能动系曾赟教授、杨萍副教授等多位教师及十余名研究生参会,共同探讨膜技术在沼气工程与农业资源利用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交流会上,贺清尧首先介绍了其所在的晏水平教授团队概况。该团队聚焦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农业废弃物低碳转化等多个核心方向,研发的技术与装备为农业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贺清尧分享了个人深耕疏水微孔膜应用研究的学术历程,强调科研应立足农业实际需求,通过工科技术与农科应用的深度融合,实现研究价值与产业效益的双重提升。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技术细节展开热烈讨论。针对杨萍副教授提出的膜材料选型与地膜技术优势问题,贺清尧回应称,目前实验采用大孔径、高孔密度的商用膜,而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相较于传统地膜,不仅能使秸秆价值提升150倍,还能降低40%原料成本,已在新疆棉花、玉米种植中广泛应用。研三学生蔡佰航同学就沼液氨氮膜清洁与水分分离机理提问。贺清尧解释道,膜清洁的核心是避免有机物、胶体等杂质造成膜污染与孔径堵塞,保障分离效率与使用寿命;该膜并非直接分离水,而是通过调节pH值或加热使NH4+转化为疏水性NH3,借助温差与浓度差实现跨膜传递,分离效率更优。

贺清尧在交流中深情表示,四川农业大学是他的第二故乡,母校的培养为其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返校不仅是分享学术成果,更是希望搭建校际合作桥梁,鼓励学弟学妹们立足农业特色,将科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将推动更多创新技术在农业绿色发展中陆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