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雅安地区山洪灾害频发的严峻现实,为切实增强小学生对洪水灾害的科学认知,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意识,11月4日,学院携手四川省雅安市水利局与汉碑慈溪小学在慈溪小学演播厅共同举办了一场以“智解山洪——洪水来了,怎么办?”为题的科普讲座。本次活动作为《智解山洪:智慧水利技术助力防灾减灾》系列讲座之一,注重从小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洪水和山洪的科普教育。特邀四川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隆文非女士进行主题讲座,同时邀请到了雅安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水利专家宁佐炎、工程师曾瑞和四川禹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思阳对雅安市水利部门洪水防治的工作流程进行在线科普分享,学院曹迎院长、水利水电工程系刘星老师莅临现场。活动共有汉碑慈溪小学500余名学生参与。

隆文非女士以“洪水来了,怎么办?”为引,围绕“雨季汛期基本常识”“洪水逃生方法及自救知识”和“灾后卫生防疫知识”三个核心内容展开,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专业的防洪减灾知识转化为小学生们易于理解接受的内容。她不仅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汛期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还创作了一系列朗朗上口的口诀:“街边边,灯杆杆,暴雨容易漏电”,融合了雅安市本地语言特色,让小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将防洪安全知识植入脑海。

随后,在与雅安市水利局的科普连线中,李思阳以神话传说为引,用“现代大禹”来比喻市水利局,将水利局的“四大任务”和“两大法宝”通过生动故事呈现,特别是“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雨中盯梢”这一比喻,形象揭示了水旱灾害防御平台的功能。同时,宁佐炎与曾瑞也通过讲解水利部门防洪防汛工作流程,用叙事手法将抽象的水利工作转化为孩子们熟悉的形象,激发了全场小学生的浓厚兴趣。

活动最后,主办方组织了一场激烈的防洪知识竞赛。竞赛题目围绕讲座中提到的防洪安全知识和线上科普动画,小学生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这种互动式科普方式有效地检验了孩子们对讲座内容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强化了记忆。竞赛环节设置了实际情景模拟题,让小学生们在虚拟的洪水来临时作出判断选择,实践刚学到的逃生方法和自救知识。从识别危险信号到正确避险方案选择,竞赛内容全面覆盖了讲座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将‘现代大禹’的治水理念与现代水利科技相结合,用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作为沟通的桥梁,这种科普方式值得推广。”刘星评价道。
本次专题讲座成功实现了专业性内容的受众转换。水利部门专家们不再使用专业化的术语,而是借助简单易记的口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复杂的防洪减灾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本次科普讲座受到科技厅科普项目《智解山洪:知洪防洪有办法》资助,科普讲座以四川省雅安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校学生、全省社区居民、雅安市318营地游客等为科普对象,从2025年1月至今,已举办线上线下大型科普培训活动4场,覆盖4000余人,实现普及山洪灾害知识,增强自救互救技能,同时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科普人才,提升了公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与防范能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为长期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