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学院在综合楼314会议室举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答辩,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胡建,水电系副教授梁心蓝,能动系副教授闫明磊,农水系讲师佘映军,党委办讲师罗磊担任答辩会评委。
经前期审查,本次答辩共有9支团队参加,各团队通过PPT完整呈现项目的创意构思、核心技术、实践过程、商业模式、成果应用及发展前景等,“彝乡润源——民族语音交互式水光蓄互补智慧农业系统开创者”项目紧盯彝族地区水利供能不稳定、 水资源利用率低、使用门槛高等缺陷,基于水光蓄互补供能、域定制化AI、民族适配系统,开发多模态民族语音交互式数字孪生系统、基于三维动态映射与LSTM墒情预测、可迁移农业大模型AgriMind虫情监测等模块,制定严密的商业运营计划,既解决了“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现实困境,也实现了预期收益持续增长。有团队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发,围绕玉米种植问题进行研究;“碳索极限——碳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智巡水域: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机河道巡航系统”走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方向,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滤水清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革新者”项目以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对农村污水净化提出建设性创业方案;还有项目针对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深入探究。各个团队成员敢于突破常规,在技术、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不断探索新可能。在答辩环节中,各参赛团队逻辑清晰,专业的回答评委问题,评委在答辩中会针对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竞争力、技术壁垒、试点情况、商业模式等多角度进行提问和点评。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5支团队拟推校赛,4个项目进行院内立项。本次“小挑”竞赛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跨界组队,不仅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为校园学术与实践活动注入新活力,更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带动更多同学关注并参与各类科创竞赛与实践项目,推动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创人才阶段化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