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四川省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学院院长曹迎教授做客央视英语CGTN播客节目《Climate Watch》,接受央视记者周芳全英文专访,深入探讨了中国智慧水利系统的应用场景、技术创新及建设进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中国视角与方案。
在访谈中,曹迎介绍道,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洪水灾害挑战,智慧水利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将传统被动式水利基础设施转变为自适应式系统。这一转变依托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人工智能分析,实现对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他谈到,目前智慧水利主要运用实时阅读器、红外光传感器等工具进行人工智能预测,借助自动闸门控制水泵与预放水操作,并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参与式监测。分布在土壤中的各类传感器则让数据传输界面更具动态性,可精确调控灌溉用水量,从而将传统水资源管理模式升级为能应对气候因素引发的水文紊乱状况的现代化体系。曹迎强调,根据水利部规划,建设具备预测、预警、模拟及应急预案制定等全功能的智慧水系统意义重大。
面对记者对于典型成功案例的提问,曹迎以自身亲历的四川青衣江数字孪生项目为例进行说明。该项目整合了120个物联网中心、卫星遥感及航空监测手段,构建起动态三维模拟平台,其洪峰预测准点率超90%,在应对百年一遇风暴等极端情景时,能将洪峰高度降低50%,有效保护了该流域内120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当前智慧水利系统建设面临的多重挑战,曹迎坦言,大量传感器安装与模型训练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专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短缺制约着系统推广;数据处理与跨部门数据整合难题也亟待解决,需要更完善的立法与机构协调机制。中国将持续注重技术交流与转移,积极借鉴荷兰、新加坡等水技术先进国家的经验,同时也积极将自身实践成果进行推广分享。
此次访谈全面展现了中国智慧水利建设的技术路径、实践成效与未来方向,为全球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和川农经验,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报道链接:https://radio.cgtn.com/podcast/news/5/Can-technology-turn-the-tide-on-flooding/2716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