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创新校企党建合作新生态。12月5日—6日,学院党委联合四川友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弘诚天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以“党建引领、携手并进、共谋发展”为主题,开展校企党建共建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马海、院长曹迎、副院长卢修元一行5人带队赴自贡、成都实地走访,调研企业人才需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签订院企合作协议书。
座谈会前,马海一行参观了各企业生产线和文化展厅,实地了解和感受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发展历程、主要业务、核心品牌等;与各企业高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在企业就职校友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党建共建、发展规划、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需求及培养提升机制等方面情况。在交流中,马海、卢修元从办学历史、学科与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学校学院情况,希望以此次走访为契机,聚焦党建共建、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动产教研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对接,提升院企协同育人实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把握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机遇,努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友华集团总裁杨守华、副总裁林海清,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坤、质量管理部质量总监杨艳瑶,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谭悦刚、董事会办公室主任李远杰,四川弘诚天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进、总经理向浩东、副总经理李显明等企业领导参加活动。他们对企业基本情况、人才培养、院企合作模式等作了详细介绍,均表示在校企联动上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双方通过构建“师资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融合互促,加强生产一线课题联合攻关,助力企业与学院融合发展,共同培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促进校企双方的高质量发展,创新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共同培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还围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做了详细介绍,希望通过深入交流,实现双方在人才信息和招聘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提升毕业生的求职匹配度和成功率。
会议最后,院企双方自由交流,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企业需要等多个角度充分交流思想,并为更好加强校企深入合作形成共识,分别与四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授牌。
本次校企党建共建,促进了党建活动多样化、常态化,促进了学院党委与企业党组织协同联动、融合互通,打造了党建共建工作新模式,深化了校企多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合作,谱写了校企合作新篇章。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科学化互联互动机制,不断拓宽业务和人才合作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友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总部设于四川自贡,成都设有研发中心,唐山设有生产基地,产业涉及输送机械、泵类等装备制造业、碳石墨新材料及制品、特种聚酰亚胺新材料及制品、人工智能、商业地产数智化开发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集团旗下拥有10多家子公司,实际控制人拥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及一家拟上市公司,其中上市公司已与华为和川发展建立深度合作。截至目前,公司年营收60+亿元,员工3000+人。
四川川润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创建于1978年,具有四十余年的锅炉及压力容器研发设计制造历史,是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272)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简称“川润动力”。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川润动力储能及容器业务主要为各类厚壁大型压力容器、高效换热器及储能换热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制造,几十年来,产品在储能、室友、天然气、化工、电力等行业大量应用,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0位,2022年度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第1位)的优势骨干成员企业,是具有对外承包经营权的大型综合性中央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17年获评“四川省百强企业”。公司拥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特级、水利行业设计甲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40余项资质,职工7200余人,年市场营销额超500亿元,年施工能力超300亿元。
四川弘诚天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为学院院庆十周年捐赠企业,成立于2013年3月,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四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了集综合规划、项目可研、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于一体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链,提供全行业、全生命周期基础设施建设咨询服务。坚持支部共建促融合,不断健全“党建+公益”双向驱动工作模式,坚持在回馈社会的同时,实现目标同向、相互促进。